
书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LWWovU7IScpiddLrDhjl1w?pwd=pc5n
笔记如下:
- 认知负荷理论:大脑处理信息的容量有限,应通过模块化、抽象化减少编码时的认知负担。
- 代码阅读技巧:采用“分块阅读法”,先理解整体结构,再深入细节,避免陷入局部逻辑。
- 工作记忆优化:短期记忆仅能保存4-7个信息块,利用IDE的代码折叠和书签功能辅助记忆。
- 注意力管理:进入“心流状态”需25分钟预热,推荐番茄工作法(25分钟专注+5分钟休息)。
- 命名心理学:变量/函数名应激活大脑相关语义网络(如
calculateTax()
比doIt()
更易理解)。 - 模式识别训练:通过刻意练习识别常见代码模式(如循环、递归),提升问题解决速度。
- 调试思维模型:
- 假设驱动:提出假设→验证→修正
- 二分法排查:快速定位错误区间
- 可视化编程:用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梳理复杂逻辑,激活右脑空间思维能力。
- 学习迁移能力:将已有知识类比到新领域(如“Git分支类似书签”),加速学习曲线。
- 对抗遗忘曲线:采用间隔重复法(如Anki)巩固编程概念,避免学后即忘。
- 元认知训练:定期自问“我如何思考这个问题?”,提升问题解决策略的灵活性。
- 认知偏见防范:
- 确认偏误:过度依赖已有代码
- 锚定效应:被初始方案限制思路
- 多感官学习:结合视觉(代码高亮)、听觉(讲解录音)、动觉(手敲代码)强化记忆。
- 压力与表现关系:适度压力提升专注力,但长期压力会导致大脑前额叶功能抑制。
- 睡眠与编码:深度睡眠促进程序性记忆巩固,熬夜编码效率下降40%以上。
- 神经可塑性应用:每天学习新语言/工具,刺激大脑形成新突触连接。
- 团队协作认知:
- 共享心智模型:通过文档/讨论对齐理解
- 认知多样性:不同思维风格互补
- 错误处理心态:将编译错误视为学习机会,激活大脑错误相关负波(ERN)的修正机制。
- 环境设计原则:
- 减少上下文切换(如关闭无关通知)
- 物理环境光照影响逻辑思维(5000K冷光提升警觉性)
- 长期职业发展:持续挑战“学习区”而非重复“舒适区”,避免大脑自动化导致的思维僵化。